?
“超強筋小麥畝產超過700公斤,真是了不起!”站在實打驗收現場,山東碧龍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民十分激動。
6月16日、17日,受山東省科技廳委托,山東省農科院邀請專家組,對該院作物所承擔的山東省科技創新重大工程“小麥品質全產業鏈提升關鍵技術與示范”項目、該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任務實施的“濟麥44百畝示范方”和“濟麥44高產攻關田”,先后在濰坊壽光和寒亭進行實打驗收。其中,在寒亭區高里街道橋西二村的濟麥44高產攻關田機收3.288畝,平均畝產766.62公斤,創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。
超強筋小麥是我國小麥育種的重大突破。此前,盡管我國已有許多強筋小麥品種生產應用,但其品質指標和加工指標普遍難以達到國際優質強筋小麥標準,我國常年對優質強筋小麥存在200萬噸-300萬噸的需求缺口。濟麥44作為我國首批超強筋小麥品種之一,其濕面筋含量、穩定時間、拉伸能量等指標完全媲美國際優質強筋小麥,同時還具備對我國糧食生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高產性。
驗收專家組由來自中國農科院、中國科學院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、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、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的5名專家組成。除創出紀錄的寒亭橋西二村高產攻關田外,專家組按照農業農村部小麥高產創建產量測產驗收辦法,在位于壽光市化龍鎮欽西村的碧龍面業268畝濟麥44示范方,隨機抽取了3塊田共機收4.39畝,平均畝產也達到了732.23公斤。
碧龍面業從2018年開始引種濟麥44,2019年秋播,發展了2.6萬畝濟麥44的訂單種植,每斤收購價格比普麥高1毛錢。“高產和優質結合得非常好,濟麥44將會對我國優質麥的提升起到很大推動作用。”專家組組長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郭進考表示。
“今年夏收面積預計有85萬畝。”濟麥44主要育成人、省農科院作物所小麥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曹新有說,濟麥44已連續5年經香港南順集團品質測定,均達到其企業標準,用于部分替代進口,在2018年通過山東省審定后,種植面積迅速擴大。